近日,在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25年宋慶齡少年兒童未來科學日活動上,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第三實驗小學學生奚初苒憑借一項凝聚著生活智慧與科學創意的發明——“家用智能視力監測儀器”,在宋慶齡發明獎中斬獲金獎。
記者看到,奚初苒發明的視力監測儀器可隨機轉動、改變視標“E”的朝向,語音播報視力值,自動檢測、顯示人與儀器的距離,并記錄檢測結果。這些設計看似簡單,卻處處體現著奚初苒對細節的考量。比如測距模塊的加入,解決了“距離不準影響結果”的核心問題;無線按鈕則真正實現“自主監測”,大大提升了實用性。
奚初苒的這項發明源自于她對現實問題的敏銳洞察,以及將想法變為現實的執著探索。奚初苒說:“每次去醫院復查視力,光在路上就要花1.5小時,真正檢查卻只要3到5分鐘。”頻繁往返醫院的奔波、在家自測時距離難把控、數據記不住還得麻煩家長……這些日常困擾,讓她萌生了一個念頭:“能不能做一個在家就能用的智能視力監測儀器?”
帶著這個想法,奚初苒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開啟了問題調研。在查閱資料時她發現,2023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2.7%。“如果這個儀器能成,就能幫更多像我一樣的同學輕松監測視力。”帶著這份對同齡人的關懷,她更加堅定了把想法落地的決心。
為了讓發明從構想變為現實,奚初苒化身“小小工程師”:挑選主控板、測距模塊、顯示屏等元器件,親手設計視標“E”的舵機控制模塊,一點點完成線路連接與外框制作。在學校科學課堂學到的知識與科學思維,為她提供了堅實基礎;科技校隊的培養則讓她掌握了更系統的科學方法,輔導老師全程協助指導,也在她遇到瓶頸時給予了支持。“接下來還要安裝10個舵機轉動裝置,用編程實現所有功能,再反復測試改進。”她的規劃里,藏著超越年齡的嚴謹與耐心。“家用智能視力監測儀器”的2.0版本因此誕生,并榮獲宋慶齡發明獎金獎。
獲得榮譽后,奚初苒并沒有停下腳步,她把目光投向視力表3.0版本,計劃把現有舵機升級成360度靜音舵機,讓視標“E”的旋轉更絲滑,提升檢測效率。
記者了解到,下學期學校計劃劃出一小塊“自助視力站”——只要課間想測視力,該校學生自己就能過去測一測,當場出結果,讓同學們能更簡單快速地知道自己的視力情況,及時發現及時控制。
記者 顧趙忻 通訊員 羅德清
《蘇州日報》2025年08月26日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