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治理的廣闊畫卷中,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以創新為筆,以溫情為墨,精心勾勒出一幅幅為民服務的溫馨圖景。近期,東韻社區秉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用一個個暖心舉措,讓居民的幸福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銀齡互助,愛心小屋啟新篇
為滿足居民日常需求,東韻社區黨委依托“黨建+志愿服務”模式,匠心打造“紡織小屋”與“理發小屋”兩大民生服務陣地,將社區閑置用房轉化為充滿溫情的公共空間。內部配備專業縫紉設備與全套理發工具,并組建了一支由12名老年居民志愿者構成的“銀齡服務隊”。這支平均年齡68歲的隊伍中,不乏紡織廠退休技工與持證美發師,他們以“錯時服務”模式,從8月開始,每周二上午為居民提供免費縫紉教學、衣物織補及基礎理發服務,累計服務居民已超300人次。
小屋不僅解決了獨居老人理發難、年輕人衣物修補煩等生活問題,更成為了社區代際融合的溫馨橋梁。正如72歲的志愿者王阿姨所言:“退休后還能發揮余熱,看著年輕人穿著我織補的衣物出門,特別有成就感。”未來,社區還計劃引入“服務積分兌換”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參與互助的熱情,形成“老有所為—幼有所教—鄰有所助”的良性循環。
高溫關懷,清涼行動沁人心
面對炎炎夏日,東韻社區黨委啟動了“清涼行動”專項服務,通過精準對接需求、多元籌集物資、創新慰問形式,為高溫作業者撐起一片涼爽的天空。前期,社區通過網格走訪,精準摸排轄區環衛工人、外賣騎手、快遞員等群體的實際需求,定制了包含藿香正氣水、冰袖、清涼油等物品的“清涼禮包”,并設立了3個“愛心補給站”,提供免費飲用水與臨時休憩場所。
社區黨委帶領“紅色管家”志愿者組成5支慰問小隊,陸續開展“上門送清涼”行動,將關愛與清涼送達每一位勞動者手中。在外賣配送站,志愿者為騎手們送上加裝手機支架的冰袖,叮囑“安全騎行比準時送達更重要”;在社區菜鳥驛站,與快遞員共同體驗“換班一小時”,親身感受烈日下的堅守。新就業群體代表小張感動地說:"收到的不只是物資,更是被看見的溫暖。"
環保領航,綠色兌換新風尚
為深化垃圾分類實踐,近日,東韻社區創新推出“環保+公益”聯動模式,攜手雙喜牛奶開展“綠色兌換”行動。活動當天,“綠色兌換”臨時回收點很快成為居民關注的焦點,這里不僅設置了醒目的指引標識,還配備了志愿者進行現場指導。從清晨開始,便有居民陸續帶著整理好的空牛奶盒前來參與兌換,志愿者們一邊熱情接待,一邊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知識。活動當天吸引了不少居民參與,累計回收空牛奶盒100余個,其中不乏家庭組團前來兌換的溫馨場景。居民每集齊5個空盒即可兌換200ml雙喜牛奶一袋,現場特別設置的“環保達人榜”更是激發了大家的參與熱情,多位居民因多次參與兌換獲得了“綠色先鋒”稱號。帶著孫子前來兌換的陳奶奶感慨道:“以前空盒都當垃圾扔,現在既能換牛奶又能教孩子環保,一舉兩得!”
斜塘街道東韻社區始終將“為民服務”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了“需求響應—服務供給—效果反饋”的閉環體系。下一步,社區將持續優化服務,讓“老有頤養、幼有善育、勞有厚待、綠有常在”的幸福畫卷在這里更加絢爛地展開。
編輯 王驍亮